业内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内新闻

转型升级,实体书店回归自信

        创新和转型,对于一直处在市场前沿的实体书店来说,始终是个课题。当前,数字出版、移动互联、智能终端的出现,改变了读者的消费方式,使实体书店发展再一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4月12日至13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第十二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面对生存发展危机,很多国有、民营实体书店的管理者们正在积极谋求自救。他们对内容、业态、生产方式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改革,为业界呈现出一条民营实体书店开启个性化、多元化、复合型发展之路的前景。

        转型创新,民营实体书店崛起

       “钟书阁运行两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读者对钟书阁的喜爱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坚信读者是喜欢实体书店的,实体书店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更是读者交流的地方,是文化的家园。”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金浩的一席话道出了自己对实体书店经营的信心。

        那么目前实体书店从业者的心态是怎样的呢?陕西嘉汇汉唐书城董事长唐代伟的描述是:实体店已经从阴霾和埋怨中回归自信,从业人员现在自信心很强,大家竭尽全力,各想各的办法积极创新转型。比如多业态经营,营造阅读空间,提升服务,甚至在网上开店,诸此种种已经形成了行业发展的常态。

        对此,南京先锋图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小华表示认同。钱小华认为,书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持续的激情。在钱小华看来,对于实体书店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失败和倒闭,而是要去创新和转型。

       “这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实体书店包括很多品牌书店纷纷倒闭,可是还有一批实体书店如雨后春笋般茁壮地成长,原因就在于这些实体书店在不断地去创新,不断地去改变自身。中国的实体书店从去年以来,已经进入了中国书业发展的新常态,书店已经崛起了。”钱小华说。

        民营实体书店的崛起,除了它们自身的努力外,更为主要的是政府出台诸多利好政策的扶持,这是与会民营实体书店经营者们的普遍共识。

        政策扶持,频送利好“红包”

        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介绍,2011年至2013年,上海民营书业企业数量止跌企稳,更有一些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特色书店风生水起。如位于上海松江区的、被业界誉为“中国最美书店”的钟书阁,以及在上海发展的江苏大众书局,北京字里行间等民营书店,都扩大了规模,发展势头可喜。

        分析个中因素,徐炯认为,这是2012年上海市率先出台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政策使然。3年来,上海已对百余家各类实体书店给予了资助扶持。在扶持的名单中,已经具备专业定位和平台影响的民营企业和合资、外资企业占资助对象比例和占资助资金比例都超过了50%。特别是,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扶持实体书店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激发了中国书业,尤其是民营书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2014年,陕西嘉汇汉唐书城获得了西安市政府300万元资助。今年西安市准备拿出1000万元,给予市属民营实体书店补贴。对于政府积极扶持民营书店创新和转型,唐代伟表示,仅靠政府输血不行,实体书店还要自身造血,将企业发展成为输出型企业,通过文化和文化产品进入不同的领域。

        事实上,国家出台的利好政策不止是资金、免税等优惠政策,《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参与对外专项出版业务试点办法》《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给民营书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抓住机遇,转型升级行在路上

        实体书店的发展空间在哪里?记者在会上了解到,除各地开设的24小时书店层出不穷外,目前国有、民营实体书店走出店堂,在酒店、银行、博物馆、公园景区开设书吧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与会者对前不久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江苏建设银行诸网点开设书吧的例子表示关注。大家的共识是,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新常态下,实体书店应该把握机遇、创新品牌,从传统经营走向特色经营。

        会上,先锋书店创新商业模式的例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008年,先锋书店开始转型,成立文创产品设计公司并组建自己的设计团队。目前,先锋书店有几千种文创产品,每个连锁店都有创意区,大的有三四百平方米,小的也有100平方米。此外,先锋书店还在公园景区内开设小型专题书店,除销售相关专题图书外,根据景区的文史、资料、档案、历史所设计的文创产品,也颇受游客的欢迎。对于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变化,钱小华说:“我们想以自身的力量改变书业的意志永不改变。”

        记者了解到,积极寻找转型之路的实体书店管理者还有很多,比如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字里行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雨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杭州枫林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昆明新知集团等。这些民营书店面对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挑战,有的企业瞄准国家推进“三跨”的政策和措施,在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方面寻求突破;有的企业增强新媒体等领域的技术含量,在技术上寻求突破;有的企业向规模化跨越式发展转变,在规模发展上寻求突破;有的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多元化股份制管理,在管理上寻求突破。还有一些有实力有影响的民营书业企业,树立资本走出去、产品走出去的目标,到国外办社办厂,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开放中寻求突破。

        民营书店转型路上如此活跃,皖新传媒董事长曹杰的话具有概括性。在高峰论坛上,曹杰受邀参加演讲。曹杰在以《论国有文化企业的担当与责任》为题的演讲中认为,作为文化企业的经营者,在当今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尤其科技改变行业的趋势又不可逆转的前提下,谋求书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是业界面临的最重要课题,因为它关乎民营书业当然也包括国有书业在内的生死存亡。

        在守望中走出,在创新中寻找新力量。对于实体书店来说,转型升级之路可谓刚刚起步。(章红雨)

        钟书阁:坚守20年化茧成蝶

        在上海市松江区泰晤士小镇上,有这样一家书店。开业不到两年时间,书店已经成为泰晤士小镇上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地标,大家口口相传,并给它“最美书店”的赞美。这家书店名叫钟书阁。它是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坚守实体书店20年绽放的理想之花。自1995年成立至今,经过20年的探索和实践,如今,钟书书店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6家连锁书店,200余员工,年营业额5个亿的文化综合体。为了了解钟书实业有限公司转型的思路,《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对钟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金浩进行了专访。

        表现形式:打造“最美书店”

        金浩告诉记者,开设钟书阁的最初设想是在宁夏全国书博会上。金浩说:“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书店会越来越少。但是,上海有2300万人口,这其中有许多爱书的人,我只要把书店开好,我的书店是能生存下去的,所以我要把书店开到最好,人家喜欢来,我就有生存的空间。”

        于是,钟书实业决定开一家“最美书店”。为此,金浩跑了全国几百家书店,又邀请了上海“最美”的设计师设计这家书店,来研究书店的定位,最后建成了环境美、图书美、服务美的“最美书店”钟书阁。

        营利模式:聚人气,树品牌

        书香漫溢的钟书阁重新诠释着实体书店的理想形式。打造钟书阁时,仅设计费就花了近百万元,这对于一家书店也算得上一个大数字了。再加上不菲的装修费用,花巨资打造这样一家“最美书店”到底值不值?书店到底赚不赚钱?金浩说,其他15家钟书书店都是赚钱的,目前只有“最美书店”钟书阁还没赚钱。

        金浩说,开实体书店需要较长的培育期。虽然他将自己称为“书痴”,但赚不到钱再爱书也无法经营这份事业。对于钟书阁的营利模式,金浩的思路是通过聚集人气,建立品牌,最终聚集财气,实现营利。金浩介绍,钟书阁与单靠图书零售的传统书店不同。为了实现快速赢利,首先,钟书阁有一个更大的文化理想,就是要以实体书店为载体,结合文化讲座、读书会、生活沙龙等。其次,钟书阁还通过向读者销售咖啡、自制西点来满足读者休闲的需求。再次,钟书阁把不断追求细节和服务的完美作为立店之本,通过发现读者的精神需求来实现赢利。

        增值服务:“走出去”更深入

        金浩说:“我是农民出身,我要为农民和农民的孩子服务。原来我的想法是开大众化书店,为老百姓服务。所以我的书店就是一点点地开,最多的时候开了20多家。”

        为了更好地为普通百姓服务,钟书阁探索在“走出去”服务方面转型。他们依靠钟书阁的品牌和资源,探索书香进企业、书香进学校、书香进家庭的服务。据金浩介绍,在书香进家庭方面,他们把书房做成像厨房一样。在书香进学校方面,钟书实业探索建立学校图书馆、老师办公室图书馆、图书社。在书香进企业方面,钟书实业也有所涉及,他们目前正和一些国有企业加强合作。(范占英)

         “字里行间”:做一家聚合体书店

        截至今年,“字里行间”已开办了20家分店,员工180余人,会员达到1.5万余人,成了现代都市知识阶层的精神家园。那么,字里行间书店迅速崛起的“秘密”是什么呢?为了找到答案,《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专访了字里行间书店总经理陈绍敏。

        放大书店优势

        陈绍敏说,开店之初,他们觉得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实体书店还是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字里行间”定位为服务都市白领等知识阶层的中小型书店,为此,“字里行间”的功能布局是:首先,卖场,图书和礼品都需要展示销售;其次,阅读休闲,要给顾客提供非常舒适的阅读体验;再次,提供书店和顾客、顾客和顾客的互动体验。

        于是,书店着意打造与众不同的书店气质。书店把店面的阅读空间留出来,书架和阅读空间穿插在一起,进行空间布局和服务。在空间布局方面,包括书店的标志、颜色、家具的选择等细节都非常注意品质。

        把会员制做活

        如今的实体书店到底怎么赚钱,这是民营书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字里行间”也如此。陈绍敏介绍,不少顾客来店里之后,喝一杯咖啡坐一天,书店根本没法赚到钱。“后来被逼得没办法,我们选择了会员制,会员来了要收费,收费之后书店要让顾客觉得他交这个钱办会员卡很合算。比方我们的会员可以借书,不限次数,只限定图书的总金额,然后还回来再拿。还有店内销售的所有商品都给折扣,所有的沙龙活动会员可以收到微信通知,并得到预留的座位等。”陈绍敏表示,“字里行间”在运行会员制后效果不错,会员对书店的认可度还比较高。

        “我们策划的活动大多数是公益性的,人气是提高了,但如何转型,如何让这个服务变成利润,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培训可以收费,但是需要书店设计一系列的课程,比如针对儿童、家长每周举办一次儿童阅读的指导和培训。这属于会员的增值服务,我觉得这样可以让会员的黏度变高,从另一个方面给书店带来经济效益。”陈绍敏如是说。

        适度延伸经营

        营利模式是制约实体书店发展的瓶颈。为了生存下去,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字里行间”进行了适度的延伸经营。

        陈绍敏谈道,“字里行间”的延伸经营注意了三个方面。首先,在商品结构方面。书店所选的任何商品必须和书店的气质相符,不能喧宾夺主。作为在书业中工作了十几年的“老人”,陈绍敏知道,不管怎么样,读者走进“字里行间”的第一感觉一定是看有没有舒适的阅读氛围。“字里行间”现在开始经营沉香,陈绍敏介绍说:“沉香跟书店的结合我觉得非常搭调。有种说法叫‘书香门第’,这两个从来都不分家。”其次,强化会议功能。“字里行间”可以提供包场。当然,“字里行间”也开展一些免费的公益活动。再次,强化培训功能。“字里行间”一直在尝试培训活动。在同一家店的同一个位置,没有活动的时候就是咖啡区,有活动的时候就变成了会场。陈绍敏说,在实体店经营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一寸土地都不能浪费。

版权所有 崇文书局 技术支持 长江数字 我要投稿

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昌雄楚大街268号省出版文化城C座11楼 邮编:430070 站长统计